什么紫什么红
发布时间:2025-08-03 10:50:06 | 来源:中国文化报 | 作者:祝 静 | 责任编辑:吴一凡2005年成立至今,从浙南山区到浙北水乡,从东海前哨到西部畲乡,钱江浪花文化直通车已驶过浙江11个地市、90多个县(市、区)、1000多个乡镇(街道),累计演出超5000场,惠及观众超千万人次。
“美猴王”刚一现身,便引得现场小观众兴奋地尖叫鼓掌。钱江浪花艺术团供图
几个小观众目不转睛地追随着舞台上的每一个瞬间钱江浪花艺术团供图
炎炎夏日,浙江大地上奔走着一辆特别的车——钱江浪花文化直通车。5月至6月,它的身影出现在舟山市定海区干览镇新建村、普陀区展茅街道螺门村、岱山县高亭镇渔山村、嵊泗县青沙村文化礼堂等地;7月至8月,它又开进了杭州市拱墅区小河佳苑红旗广场、余杭区宝林广场……这份密集行程的背后,是钱江浪花艺术团演职人员的忙碌。他们顶着烈日装卸道具,冒着高温排练节目,奔波于不同场地,只为送上“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今年是钱江浪花艺术团打造的“钱江浪花文化直通车”品牌创立20周年,这支文艺轻骑兵将继续把210场精品演出送到浙江的田间地头、海岛军营、社区广场。
“以前电视里的孙悟空,如今就在自家门口翻跟头”
前不久,舟山东极文化广场的掌声划破了海岛的宁静,钱江浪花艺术团“舟山市2025年高品质文化惠民巡演”演出在此精彩启幕。
东极岛,作为中国大陆第一缕阳光照耀之地,却因远离陆地、交通不便,长期面临专业文艺团队难进驻、文化服务不持续的困境。然而,此次艺术团毅然迎难而上,携数个航空箱的舞美设备、20余名演职人员,与时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赛跑。
在钱江浪花艺术团入职13年的舞美负责人胡浩感慨道:“我们经历过上千场演出,头一回遇上这样的极限挑战,东极岛码头停泊时间短,1.5吨左右的舞美设备和服装道具必须赶在客轮离港前全部卸运,所有人都铆足了劲。”海风呼啸中,背景板被吹得摇摇欲坠。演职人员咬紧牙关固定灯光,硬是在露天广场搭起专业舞台。
虽然这一天的东极岛海风呼啸、温度骤降,但观众的热情丝毫不减。演出还未开始,许多家长就带着孩子提前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也驻足于此。
头戴紧箍、手持金箍棒的“美猴王”刚一现身,便引得孩子们尖叫连连。现场前排的座位早被观众占满,更有甚者在岛上屋内的二楼打开窗户观看。演员一个后空翻跃下舞台时,欢呼声点燃了整个渔村。金箍棒舞得虎虎生风时,孩子们忍不住站起身,白发老人也笑着鼓掌打节拍。
这样的场景,正是钱江浪花艺术团二十年如一日坚持的缩影。2005年成立至今,从浙南山区到浙北水乡,从东海前哨到西部畲乡,钱江浪花文化直通车已驶过浙江11个地市、90多个县(市、区)、1000多个乡镇(街道),累计演出超5000场,惠及观众超千万人次。正如东极岛居民李阿婆所说:“以前电视里的孙悟空,如今就在自家门口翻跟头。”李阿婆一句话,道出了这一场场文化奔赴的意义。
31面锦旗和100多封感谢信背后的温度
在钱江浪花艺术团,珍藏着一个特殊的宝贝——一个铺满了31面锦旗和100多封感谢信的大箱子。这是给新入团演员展示的“第一课”,也是“浪花人”不竭的动力之源。钱江浪花艺术团常务副总经理周洁说:“每件宝贝背后都是一段双向奔赴的故事,这些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从艺术团成立,周洁就来到了这里,一干就是20年。20年来,无论是亲手写感谢信的观众,还是打市长热线要求加演的观众,都让她感动不已。翻开工作日记,泛黄的纸页记录着观众的点滴反馈:2023年,钱江浪花文化直通车在温州市泰顺县演出时,观众看完节目后拉着演员的手久久不愿松开;2024年,儿童剧《我的科学梦》在舟山演出后,许多观众打来电话询问“能不能加场”“孩子们能不能学”,巡演加了场次,依然供不应求……
一场场、一幕幕的感人画面,印刻在艺术团每位演职人员的心中。他们内心是震撼的,“被需要”是幸福的。“现场演出和隔着屏幕看是不一样的,演员和观众之间给到双向反馈。能够丰富老人的业余生活,能够在小朋友们心中埋下一颗艺术的种子,是我们每次演出的意义!”钱江浪花艺术团二级演员陈映秀动情地说。
这些带着体温的文化记忆,串起了“浪花人”的精神图谱。周洁常对新团员说:“当80岁老人握着你的手说‘这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看话剧’,当留守儿童在后台偷偷模仿你的唱腔,你就会明白我们为什么要翻山越岭。”
“浪花”一直在奔涌向前
反恐主题情景剧《临安府危机》、科普情景剧《加油!科学+》、历史轻喜剧《唐伯虎点秋香》、体现画家吴昌硕一生的音乐剧《大哉吴昌硕》……近年来,钱江浪花艺术团不断探索“破圈”之道,创作的一系列小而精的作品,富含文化味、贴近生活,总能精准戳中观众内心。
“最早,我们用的是流动大篷车送演出下基层,因能迅速地把一辆车变成一个绚丽的大舞台,被群众形象地称为‘变形金刚’。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更多的是进农村文化礼堂演出。”周洁翻出老照片,2005年在丽水山区,演员们肩扛手提设备徒步进村;2013年在台风天,大家用雨衣裹着乐器冒雨演出;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他们开发出‘云端直通车’……“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艰难,但‘送戏下乡’的初心未改,同时还要守正创新。”周洁说,“当下,我们正打造‘文化直通车2.0’。”
据介绍,艺术团正尝试创新演出形式和传播方式,增强互动体验。在演出形式上勇于探索创新,充分利用现代舞台技术和多媒体手段,打造更加富有创意和视觉冲击力的演出效果。同时,注重互动交流,让观众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演出中来,增强他们的文化体验感和获得感。在传播方式上,通过线上直播、短视频推广、社交媒体互动等形式,吸引更多观众关注和参与,让钱江浪花文化直通车的文化魅力传播得更远更广。
夏日的晚风中,舟山市嵊泗县黄龙乡北岙村的演出刚刚落幕,杭州市拱墅区新青年广场的灯光又亮了起来。这朵奔涌了20年的“文化浪花”,还将继续奔涌向前。